翟健民,全球著名瓷器鑑賞家、香港資深古董商暨香港國際古玩展負責人。他早在1988年創立了永寶齋,於香港經營中國古玩工藝品,有著數十年的經營心法及鑑賞歷練。他針對近期世界發展下的中國藝術市場,提出觀察及建議。(採訪整理/鄭又嘉)

美中貿易戰當然影響到中國古玩市場。收藏家、古董商、買家賣家,大家都考慮更周全,出手更謹慎。看上去,市場氣氛似乎不像以往般火熱,但這是否就一定得是壞事呢?我認為倒也未必。市場與收藏調整體質的良機
幾十年來,中國古董市場可說是火箭一般往上飛。即使在大約2008~2012年這段最狂熱的日子後,古玩價格仍然是有升無跌。香港、北京、紐約、倫敦……每季都有更多專場、更多珍品,更多紀錄。這幾年,愈來愈多朋友開始擔心,中國古玩走勢會否衝得太快而形成危險的泡沫市場。

現在中美角力之下,大家感到經濟不明朗,在藝術市場抱著較為觀望的態度,這未嘗不是一個良機:冷靜一下心情,檢視一下收藏,進修一下學問。待風波過後,整個市場就會朝更健康、更成熟的方向發展。走走停停,停停走走,我覺得人生是這樣,古玩市場也是這樣,才能好好的一路行下去。

市場不明朗時,不再是各式各樣的佳品都紛紛湧現。大環境不安,收藏家或古董商會擔心成交價格不似預期,於是沒那麼願意把寶貝拿出來。如此情況,貨源自然容易變得緊張;貨源緊張,買賣也自然辛苦一點。

不過這也是一個契機。中國內地古玩市場這些年的發展,令我們更明白「增值」之重要。比起歐美和港台地區,內地古玩市場起步較遲,但一眾藏家的學習速度卻是驚人般快。現在是數位世代,資訊爆炸,每天有新的考古發掘、新的學問研究出爐。我們經營古董生意的,也要與時並進,擴闊眼光,增進學問,這樣才能引領客人進入更廣闊的藝術世界。

因時制宜、靈活變通,不畏世變
在中國,「收藏」有過千年歷史,「古董商」亦起碼生存了數百年之久。各個年代,這個行業都有不同的品味、市場、生態,但我們的使命、責任始終如一。如上述所言,引領藏家、藝術愛好者、客人去欣賞更多精彩的藝術品。

任何生意、行業,都要因時制宜、靈活變通。好像我們主辦的「國際古玩展」(International Antiques Fair),自2008年創立以來,一直獲各方好友和同好支持,躋身全球最大型的中國藝術品博覽會。今年5月舉行時,亦正值美中貿易戰與英國脫歐陰霾。行內有不少擔憂聲音,我們於是一方面加強宣傳,另一方面盡力降低參展商的入場成本,結果出乎很多人所料,現場氣氛、入場人數、會場交投都更勝以往。

香港資深古董商暨香港國際古玩展負責人翟健民。(圖/翟健民)
中國古玩是永遠的藍籌
中美貿易戰、英國脫歐、日韓貿易戰、特定地區政局不安……今日很貴的股票,明天可能會變得一文不值。藝術品則不同,本身就擁有實在的價值,而且在國際市場上放賣時,亦能因應出售地區而換成不同的貨幣。環球政經局勢不安之世,藝術品豈非正是很好的避險投資?藝術市場當中,我認為中國古玩和西方古典畫作有共通之處。你看西方藝術品的拍賣,現在最天價的成交多數不是古典畫作,但它們永遠是最得人信賴的「藍籌」:價格不會大升大降,但總是穩步上揚。

因為西方古典畫作在數百年的歷史洪流中,歷經了天災人禍,倖存下來的還要經過收藏家、專家、世人的評價、選擇。這個藝術板塊已經去蕪存菁,裡面大部分都是世界難得的精品、幸得保存的遺產,所以才會是「藍籌」。中國古玩亦一樣,故能歷久不衰。

逆勢入場的好時機
每次政局動蕩、經濟蕭條過後,大家都會後悔,後悔沒有「趁低吸納」。香港人最常說的,就是回看2003年SARS爆發樓價下挫時,為何自己沒有入市。大家其實都明白,長線來看,市場一定是往上走的。藝術市場也是如此。

上面的說話,是我以投資角度去看古玩市場的淺見。接下來的,是我的真心話,也是許多藏家朋友的感受:收藏到心儀古玩,盡心去把玩、欣賞、學習、保存,箇中的經驗、時光,是多少錢財也買不來的。

(本文刊載於《典藏古美術》九月號,更多相關人物訪談討論請見紙本。)